2009年4月2日星期四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从前两天美联储购买3k亿美国债开始说起。

整个故事的大前提:美国是现行地球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最高食利者。

联储买3K亿这么点儿塞牙缝都不够的小额国债,只是投石问路,告诉债权国,不继续借给我钱,我就无限买。联储买1000K亿国债的结果是,美国的内外债全 赖掉,经济得以轻装上阵,美元失去世界货币地位,迫使美国与欧洲媾和创造一种新的世界货币,剥削地球的游戏规则没变,只是食利者由美国一家变成了美欧共同 剥削世界,中国被剥削者的地位不变。

中国的战略方向,①利用全球化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②在本身实力不足以改变游戏规则的前提下(至少30年内中国没这能力),提升自己在整个食物链中的位置。

周小川提SDR(超主权储备货币)的意思是,如果你这么干(联储无限购国债,放弃美元,最终与欧洲媾和),我就组织起全世界的被剥削国家一起闹革命(所有国家一起 分享世界货币的权利),我们被剥削者不能刚喂饱一个大贪村长(美)又要养一个饥肠辘辘刚上来的村委书记(欧)。当然,中国提这个只是为了防止美逼中国借钱 时漫天要价,最终中国还是会妥协继续大额购美债,因为如果不拉美国一把,在危机中绝望的美国将被迫与欧洲合并,届时若中国领导被剥削国革命,必然导致全球 化崩溃,损失上面说的战略①,若不革命,将损失战略②,仍处在食物链最底端,而且要接受美欧双重剥削。
 
      
美国也不愿走到"与欧洲分享奴役地球的权利"这步,能一个人吃干嘛分一半给别人——这也正是中国与美国共同利益的基础所在,如果中国可保住美元独霸世界的权力,美国也愿意拿一些非战略性的利益交换。

中国希望交换到什么,中国能交换到什么,说这个问题之前先说说现在地球的游戏规则。货币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权,是这个游戏的关键。美国人为什 么不劳而获,中国人为什么整天撅着腚干活累的臭死却不敢花钱,东南亚为什么每10年就有一次经济危机,搞清楚货币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权的意义,所有疑问不 攻自破。形象点儿说,在现在这个全球化贸易社会,绝大多数消费都会增加进口,就算你买个塑料洗脚盆,也会增加石油的进口,亚洲国家以美元作为贸易结算货 币,任何进口都会消耗美元,一旦一国的美元不足以支付贸易与外债,就会发生美元的偿付危机,本币崩盘,这就是亚洲金融危机的本质。民主化增加人民的权力 ——人民要求消费——消费增加进口——消耗美元——美元偿付危机——本国优质资产被国际金融大鳄席卷(比如97年之前韩国3星外资股份只有13%,危机后 外资比例接近70%),亚洲民主国家屡次遭遇金融危机的原因正在于此,也正是因为中国未民主化,政府压制了内需,才避免了金融危机和国有资产被国际金融大 鳄吞并。有人总提增加内需,这点我不太同意,在现在这个操蛋的大游戏规则下,内需实际上也是一种权力,这个权力是跟此国货币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权是挂钩的 (美国人民不傻,人家美国人民为了维护美元的全球贸易结算地位没事就玩打仗搞侵略,为的是维护美国人民自己的消费能力),没有贸易结算权的货币,长期增加 内需必然导致金融危机。
       
回到上面的问题,中国希望从美国那儿交换到什么。我认为对中国战略突破和国内稳 定(再让中国人只干活不消费,真你妈要逼出陈胜吴广了)最重要的,就是让RMB成为区域内的贸易结算货币。国际贸易结算货币是美元,这是美国的命根子,自 然轮不到咱惦记,东南亚国家的贸易结构为向中国出口,在中国加工后再出口美国,东南亚国家实际与美国基本没什么贸易,这种贸易结构下由于中国的庇护,美国 很难再搞出97年那样的危机来洗劫它们,对美国来说东南亚已没什么油水,中国可借此次助美国维持美元全球霸权的机会要求美元退出东南亚,以人民币代之成为 区域内的贸易结算货币,具体形式可参照布雷顿森林体系,把布雷顿森林里的黄金改成美元,美元改成人民币。这样,中国在不损失战略①的基础上,在战略②上也得到了提升,从最底层的被剥削者,成为食物链的中层。
       
瞎咧咧半天,还没说到跟股市的关系,呵呵,慢慢来。美国从危机中恢复(说白了就是用国债泡沫接走地产泡沫),需要中国两方面的支持:廉价的产品维持美国的低通胀,购买美国国债。这两方面都需要人民币压低币值, 低汇率降低产品价格,低汇率大量增加中国的外汇储备,提供购买美债的弹药。而中国最终构建亚洲范围内的布雷顿森林时,也需要大量美元作为亚洲国家用人民币 换美元的保证(就像布雷顿森林时美国承诺其他国家都可以拿美元到美国换黄金一样)。美元在中国购入美债的掩护下,必然长期大幅贬值,这次G20很可能达成 "中国购美债""美默许人民币随美元一起贬值"的妥协,结果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至少10年以上),人民币贬值以及中国助美经济恢复造成的原材料价 格暴涨将导致国内PPI增长率长期大于CPI增长率,国内企业成本增长长期高于收入增长,直到新的亚洲游戏规则出现为止。



网易邮箱,中国第一大电子邮件服务商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