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7日星期六

城镇化

城镇化,已经成为中国当今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改革方向,这一点已经毋庸置疑,如果谁对这一点还心存疑虑,那么只能说跟不上形势了。所以,我们对中国经济的观察、考量都必须建立在城镇化这一大前提上来预测和分析。

在这里我谈几点我们民生息息相关的几个切实问题。

一、房价。

北上广深等成为超级城市是指日可待了,如果在人口这一指标上,则近乎完成了。从上海过年时空空落落的地铁、公车等就是一个缩影。官方的人口数字完全忽略了"未予记录"的流动大军。在以闵行为代表的许多地方,甚至完全成了移民村。

因此,以上海、北京为龙头的一线城市房价绝没有下跌的机会了,顶多就是横向盘整,而二、三线城市则享受着巨大的溢出效应。关于中国房地产价格调整绝对是杞人忧天。

二、工资。

以体力劳动为代表的工作,工资上涨幅度将大大超过所谓普通白领。民工、保姆等所谓辛苦工作的收入都将高出城市平均收入的一大截。

其原因在于懒,非但城市的年轻一代懒,农村的年轻一代一样懒,甚至更甚。由于农村的土改,大量土地将转换为货币资本,加上福利保险机制的全国化,农村的下一代有懒的基础与理由。18、20的小姑娘到城市里,绝对不愿去做保姆伺候人,宁可少拿一半钱到餐馆打打工。

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已被彻底打破!

三、投资。

风投将以几何倍数的增长。富二代已经闪亮登场,他们多数喝过洋墨水,他们不会再像父辈那样辛劳,他们要赚快钱,起码是"轻松"的钱。在他们的面前,只有一条路,投资。

就算是普通工薪族的下一代,也会因为嫌工作苦,嫌工资低而加入投资阵营。网上开店就是一个实例。当然,这里是失败的大多数。但在对于整体经济的总投资额而言,这一批是跑量的。

四、边缘化。

我一直不愿触及这个话题,但这是个事实,会有大量的城市原住年轻人被很残酷的边缘化,如果他们没有一个好爸爸,如果他们没有足够的房子。人和人的竞争和物种间的竞争一样,关键是数量。当忠实实行计划生育的原住城市一代,从人口数量上已经完全无法与外来者抗衡了。

农村里常有这个现象,一村子的人都干着同一个活儿,或者一村子人都来到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地点。但城市里会吗?你卖鞋,你隔壁邻居会卖鞋吗?

而在竞争中,城市原住民与外来者相比唯一的优势就是住房,他的生活成本相对较低,而体力方面则完全处于劣势,智力上又没有明显占优的地方。因此,如果没有足够的房子......

打这么多字,实在太累了,余下的欢迎讨论吧。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