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清英鸦片战争爆发之前二十年,即清嘉庆帝死而道光帝立的1820年,中国的总产出(GDP)仍占世界总份额的32.9%, 领先西欧核心十二国(英法德意奥比荷瑞士瑞典挪威丹麦芬兰)的产出总和12%,更遥遥领先于美国(1.8%)日本(3.0%)。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的各级历史教科书,总在反复地告诉读者,"落后是要挨打的"。所谓挨打,当然是指中国遭受西方列强(其后又加上日本)的武装侵略,开其端的就是1840年英国发动的对华战争。
中世纪中国向来有崇圣拜经的传统。满清诸帝都好自命"今圣"。雍正、乾隆尤其警惕人们非议时弊,一概斥作"狂吠"。于是百年社会基本稳定,造就的经济繁荣,反而成为政治日趋腐败黑暗的屏风。二者的巨大反差,促使社会两极分化越发剧烈。乾隆生前已出现蔓延川楚七省的白莲教造反,他刚死又因满洲权贵内閧而闹出"和审案",正是映照"盛世"实相的两面。
所以,倘说鸦片战争是因为中国"落后"而挨打,似乎并不合乎历史实相。
第一, 当时中国经济并不落后,GDP仍居世界第一,便是证明。
第二, 当时中国对外并不封闭。正如经济史家全汉升等早已指出,中国是贫银国,但由明英宗正统元年到民国二十四年,中国实行银主币制达五百年,那源源不断由日本、美洲流入中国的白银,渠道就在对外贸易。一个反例,就是康熙为对付台湾郑氏政权而实行"禁海",立即导致全国银荒,通货急剧膨胀,而一旦征服台湾,撤消海禁,银贵铜贱现象迅即消失。
第三, 且不说汉唐,夹在蒙元、满清两大世界级帝国中间的明朝,疆域囿于长城以内,但初期有郑和七下西洋,晚期又有徐光启等南国士绅欢迎利玛窦、艾儒略等入华,彰显中国有识之士世界意识的觉醒,便反证所谓到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才有人开始"睁眼看世界"的说法是如何违背历史。
第四, 既使单看逻辑,所谓鸦片战争是因中国"落后"才挨打的说法也不通。英国不是首先觊觎中国的海盗,在他之前,葡萄牙、西班牙、荷兰,都不断从海上入侵中国,那都是因中国"一穷二白"吗?不然,恰好是因为中国比欧洲富。哥伦布相信地圆说,为突破葡萄牙人的限制,以为向西航行便能抵达中国这个"黄金之国",不想误打误撞"发现新大陆",就是显例。打个比方,有强盗要劫掠,面对一家穷的家徒四壁,另一家却富得流油,他要冒惊涛骇浪越洋抱掠,岂会弃富择穷?
中国在清朝中叶仍属全球首富,却在世界竞争格局中,迅速沦为"东亚病夫",成为欧美乃至后起的日本竞相瓜分的鱼肉。个中的历史原因,不正由于当时经济繁荣下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的落差所导致的吗?
网 易 有 道 词 典 -- 全 球 最 强 大 的 免 费 英 汉 互 译 词 典 ( 只 有 2 兆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