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名为"788中国"的对冲基金成立于2005年5月,2007年回报率为114.74%。随着今年国内股市一泻千里,这只对冲基金也遭遇"灭顶之灾"。一位对冲基金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理论上出现这样高额的损失该基金将面临清盘。"
2008年12月30日星期二
中国银行控股基金公司旗下一产品巨亏95%
这只名为"788中国"的对冲基金成立于2005年5月,2007年回报率为114.74%。随着今年国内股市一泻千里,这只对冲基金也遭遇"灭顶之灾"。一位对冲基金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理论上出现这样高额的损失该基金将面临清盘。"
2008年12月26日星期五
我爱我美丽的家乡——上海
华尔街日报2008十大蠢人蠢事
华尔街日报称,杨致远(Jerry Yang)同微软(Microsoft)斗气,又以失败告终。如果在1999年,哪怕是2006年,那么雅虎(Yahoo)首席执行长杨致远还可以对微软每股33美元的收购报价嗤之以鼻,索要更高的价格,但如今是2008年,在提高了本已不菲的报价后,微软决定不值得再陪杨致远玩下去了,终止了总值485 亿美元的收购商谈。几个月后,随着雅虎股价现在已跌至每股约11美元,杨致远声称微软的最佳选择仍是收购雅虎,好像王牌在他的手中一样,想在这个世上找个傻子吗?那就是杨致远。
其他上榜的事件和人物:
1、让雷曼兄弟(Letting Lehman Brothers)倒闭:进入2008年一个流行的理论是让陷入困境的公司倒闭会更好,因为这有助于清理整个系统,从长远来看对资本主义更有利。
2、鲍尔森(Henry Paulson)改变问题资产救助方案(TARP):就在市场逐步接受政府以7,000亿美元巨款购买不良资产的计划之时,财政部长鲍尔森有些莫名其妙地说,这个方案将放弃原来的目标,而演变为一个消费者救助计划。
3、Legg Mason的传奇基金经理比尔•米勒(Bill Miller):在金融类股复苏上下了重注,逢低大胆买进这一屡试不爽的策略失灵了。
4、任何等待房地产商复苏的人:建筑类股在2005年至2007年初一直持续上涨,但在2007年剩余时间大幅下挫,成为那些没有见过JDS Uniphase在互联网泡沫后从未反弹的投资者的青睐对象。
5、艾林•卡兰(Erin Callan)闹剧:在她担任首席财务长期间,雷曼兄弟花了大笔资金回购自己的股票,价格现在看来是非常非常的高。
6、柯克•科克里安(Kirk Kerkorian)陷入汽车业泥潭:柯克•科克里安退出在通用汽车的投资后,低调地投资于福特汽车,但这比他在通用汽车的投资更加糟糕,科克里安在福特汽车上损失惨重,根据提交的公开文件推算损失接近6亿美元。
7、乐观的策略师:根据Bespoke Investment Group的数据,今年3月的时候,对标准普尔500指数年底点位的平均预测值为1591点。当时,这相当于今年该指数会上涨20%。
8、欧洲央行:尽管全球其它主要央行终于认识到,信贷市场和经济进入了死亡螺旋,但欧洲央行仍坚持认为通货膨胀才是真正的问题。直到10月份,欧洲银行业的部长才最终认清了问题的实质,但也只是表示他们没有能力做很多事情。
9、MarketBeat宣称债券的涨势将会终结:不错,4月份的时候美国国债价格出现了回落。当时看来别无它路可走,但美国国债却做到了。
2008年12月25日星期四
上海金融揽才团与840人达成意向 最高年薪150万
上海金融揽才团与840人达成意向最高年薪150万
来帮这些所谓的伯乐与千里马找找关键词:
1、招聘的是中、高端紧缺金融人才
――不是缺,是紧缺。
2、27个单位,170个岗位,平均每家单位招6-7人。
――每家单位紧缺这么多高级人才?还非外援不可?
3、结果840人与招聘单位达成初步意向。
――招170人,和840人达成意向?
――即使算首面比例,中签率1/5,不容易啊。
4、除了海外华人,有12%是外籍人士。
――华人日子的确不好过。
5、开出的年薪最少也在20-40万元人民币,风险投资总监等职位年薪则可达到150万元左右,但这相比海外金融机构薪水显然还有一定距离。
――既然有一定距离,那势必是来的人不行,行的人不来。
6、我们去干嘛啊?
2008年12月23日星期二
2008年12月18日星期四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我觉得就股市而言,不折腾的最佳释义就是:你们给我把国内的股市搞搞好就可以了,别瞎折腾一心想去抄别人的底。
解读“国务院放宽二套房贷限制政策”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从现在救房市的动作来看,前两年的所谓"控制"房价政策,变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作秀。房价还没怎么跌了,就连开庄家会议,横一条竖一条的救市了。
只牢骚一下,言归正传。
1、对已贷款购买一套住房但人均面积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再申请购买第二套普通自住房的居民,比照执行首次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优惠政策。
此政策与央行原来的调子基本一致,银行和想通过贷款购买第二套房的人在实战中根本操作不了,基本上没有人符合此项政策,要想用此条享受第一套房的待遇必须到房管部门提供房管局的户籍人口的所有产权证明,前期运用贷款的炒家根本不符合这条,现在各省的平均面积在25-30平米左右,也就是说前期良民只要运用贷款购买了90平米左右的房子就别想再享受此条了,在银行实战过程中没有人能够提供这种房产部门的产权证明。
2、对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暂定一年实行减免政策。其中,将现行个人购买普通住房超过5年(含5年)改为超过2年(含2年)转让的,免征营业税;将个人购买普通住房不足2年转让的,由按其转让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改为按其转让收入减去购买住房原价的差额征收营业税。
这一条明显是取消二年前(原来是五年前)已购房人的抛售限制,形成了对一手房的有力竞争,对后期没有降价而前期销售价又较低的开发商有明显的竞争,放大了开发商的后期楼盘的销售风险。
银行实战过程中,要想对房地产出台实质性的扶持,第一条就是要取消第二套的所有限制,保持与前二年的政策一样,想怎么买就怎么买,统统一律享受最优惠的贷款待遇,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实力盘进场的欲望,原来的炒家一人炒N套房就是这样来的。。
3、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争取用3年时间,解决近75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240万户林区、垦区、煤矿等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并积极推进农村危房改造。中央继续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投资支持力度,适当提高中西部地区补助标准。选择部分有条件的地区试点,将本地区部分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补充用于经济适用住房等建设。
对于这一条大家就别想的太多了,地方ZF在没有改变土地财政的思路下,对于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是没有兴趣的,这一条基本要悬空。
4、对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暂定一年实行减免政策。其中,将现行个人购买普通住房超过5年(含5年)改为超过2年(含2年)转让的,免征营业税。
抛售房子只给一年的减免政策,这不是鼓动炒家赶快抛售嘛!
总体评价一下这次的政策:
没有实质的意义,反而加大了炒家和开发商的相互逃命相互竞争的抛售力量。
看来央行在其中起到了强大的制约作用,对上面想全面放开购买房屋的限制起到了牵制作用,只要央行不放松对二套房的命令,此次政策就是白搭。
实际上此次政策实际上就是重申了央行的命令,当然税务局的限制被上面铲平了(二年以上可以不交营业税自由抛售)。
可以肯定民间房地产组织及建设部把不得将购买房屋的限制全部取消,但在开会过程中央行肯定讲了一些"危言耸听"的话,使得第二套的限制实质上依然得以保留。
2008年12月17日星期三
且看马多夫如何“卖拐”?
据说在过去20年里,伯纳•马多夫投资证券公司(Bernard L. Madoff Investment Securities LLC)名下的帐户每个月能像时钟一样准时产生将近1%的收益,却从不发生亏损。为什么在东窗事发之前,这种美好到显得反常的投资回报没有引起当时以及潜在客户的警觉?
要说在所有人当中,像马多夫客户那样成熟的投资者理应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倘若什么东西听上去太过美好,那它往往就不是真的。但他们还是不由分说地信了马多夫,这是为什么呢?
马多夫强调保密,这为他的投资帐户蒙上了神秘色彩,并给人一种独家专享之错觉。据说,最初的营销工作往往是由'macher'开始的;这个词在犹太依地语里的意思是大人物。在一些乡村俱乐部或其他专属场所中,这位大人物会开始吹牛:"我把我的钱交给马多夫打理,他干得还真不赖。"当听者流露出感兴趣的神色时,他会说"你没被邀请是不能参与的......不过没准儿我可以给你引荐。"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心理学教授、《影响:科学与实践》(Influence: Science and Practice)一书的作者罗伯特•斯亚蒂尼(Robert Cialdini)将这种策略形容为"威胁三合一"。他说,对冲基金的高深莫测令投资者觉得有人生来就比自己知道得多。这种不确定性促使我们到社会上去寻找证据:那就是我们相信的人已经决定做此投资了。而通过大肆宣扬自己的投资多么具有排他性,马多夫将投资者的恐惧从担心亏钱转换成了担心在这场赚钱大戏中掉队。
如果你真的入围了,你就会被冠以"成熟投资者"俱乐部一员的"光环"。斯亚蒂尼说,当某个你敬仰已久的人走出门来欢迎你的加入时,再做任何深入调查都像是一种冒犯。人们还知道马多夫会把那些提问太多的投资者赶出他的基金,所以没人想在这件事情上捣乱。
这种会员独享的感受令许多投资者都对围绕马多夫业务模式的种种警报视而不见。当你身处一个高档私人会所时你是不会到厨房仔细检查,以求证那里的卫生标准是否合乎规定的。
现在我们知道了有关"成熟投资者"的最大秘密:所谓尽职调查往往是走走过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2006年时曾一度要求对冲基金提交标准资讯披露表。耶鲁管理学院(Yale School of Management)的金融学教授威廉姆•戈茨曼(William Goetzmann)发现,那些披露了法律或监管问题以及利益冲突的对冲基金日后的业绩表现有所退步,但这些风险问题的曝光根本没给这些对冲基金的资金流入规模造成影响。
换言之,投资者获取了有用的信息,但对此并不加关注。2006年,投资大宗商品的对冲基金Amaranth Advisors LLC由于60亿美元巨亏而破产,这只基金甚至在年初时就没有向SEC提交报告,这足以表明它可能出现问题了。可是投资者们即没有离场观望、也没有赶忙撤资,而是继续把大把银子投进去。
去年,一个研究替代性投资的非营利性机构Greenwich Roundtable针对人们的财务顾问、养老金计划、家庭理财室、以基金为投资对象的基金以及其它寻求投资对冲基金的大型投资者展开了调查研究。要说恐怕就没有比这些被调查人更成熟的投资者了。
不过,调查结果却显示,有五分之一的投资者表示,他们通常关注的不是正式清单或分析流程,而是非正规的尽职调查。
这是实际情况。四分之一的投资者在不研究该基金财务状况的情况下就签支票投钱。将近三分之一的人不总是对基金经理的背景加以调查。6%在把钱交出去之前甚至都不读一读它们的招股书。
供职于Greenwich Roundtable的斯蒂芬•马肯纳曼(Stephen McMenamin)说,所谓尽职调查是提出好问题的艺术,同时也是不对答案全部采信的艺术。
如果有这么一个人号称自己稳赚不赔、收益还很可观,当你问到他的投资策略时他闪烁其辞,连最基本的信息都不披露、对潜在风险只字不提,而你还当真投钱给了他的话,我只能说你不是什么成熟的投资者,你只是一个矛盾修辞的笑话。
为何说马多夫丑闻是好事
不过你想错了。事实上,这一丑闻事件恰恰令我恢复了信心。我对华尔街行事方式一直抱有根深蒂固的怀疑,这件事不过证实了这一点罢了。而且它也证明给所有的人看,那些试图战胜市场的投资者本质上是多么愚蠢 。
我早在今年4月份《闲说华尔街》专栏的开篇之作中就写下了这样的话:你不可能战胜市场,没人能战胜市场。过去的一年里这一点得到了多次验证。
现在回头看来,一切都似乎那么显而易见。但是信任是一件很滑稽的事:它一旦建立,就颇具持久力。一个好的庞氏骗局(Ponzi Scheme)就是这么玩转的。而且看来马多夫设的这个局曾经是相当不错的一个。
你是不可能轻易骗倒像斯蒂芬•斯皮尔伯格(Stephen Spielberg)、富兰克•劳坦伯格(Frank Lautenberg)以及弗莱德•威尔彭(Fred Wilpon)这样的精英的。他们都是精明的生意人,生来就会对那些美好得不真实的东西抱不信任态度。
但是马多夫这位庞氏炼金师创造了很好的收益记录,他拿出手的成绩总是那么理想;然后贪婪和信任这两种人类本性就渐渐占据了上风。投资者都急急忙忙地把不信任感丢到一旁去了。
令人担心的是,很多合法、主流的华尔街机构也是这样进行投资的。
为什么百仕通集团(Blackstone Group)、Fortress Investment Group以及其他替代资产管理公司的首次公开募股(IPO)会吸引万千投资者蜂拥而至?
为什么当投资者在一个对冲基金经理手中赔了钱之后,待后者另起炉灶时这些投资者还愿意由这个人来掌管自己钱财?
为什么像美盛集团(Legg Mason Inc.)麾下的比尔•米勒(Bill Miller)、CGM的肯•希伯纳(Ken Heebner)这样的明星基金经理能吸引一干"粉丝",成天对他们顶礼膜拜?
那是因为,所有投资者都希望自己能够去相信些什么。就像我今年曾经写到的那样:相信人能够打败市场是华尔街运转的核心理念,它就像一壶心理润滑油,保证华尔街所有机器都轰隆隆转个不停。
就像这台烂机器一样,马多夫手中的机器据说也曾经运转过。2008年是华尔街的分水岭,这则丑闻为它提供了恰到好处的结尾。
在这个多灾多难、丑闻不断的熊市过去后,会有许多投资者离开股市,永不回头。然而,还有一些人会留下来,就像我。
可以说我在市场里已挨了无数胖揍,鼻青脸肿了。散财当然心痛,但我还是要留下来。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投资者的是一系列多元化、低成本的指数基金,而没有被马多夫或其他什么对冲基金经理提供的令人目眩神迷的"收益纪录"牵着鼻子走。
我唯一当真相信的纪录就是美国的纪录。诚然,美国和华尔街都经历过几番沉浮,有时令人们为此痛彻心扉。但是一次又一次地,这个国家总能度过难关。从过去一百多年来看,美国的股市是在往上攀爬的。这一点是我可以相信的。
你看,就像我说过的那样,所有投资者都希望自己能信些什么,我本人也不例外。
2008年12月13日星期六
垃圾公司和草包领导――三大航空公司高层调整 刘绍勇任东航集团总经理
东航和南航的注资事件最近很是热闹,现在终于尘埃落定。
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也早已扶摇直上。
让我们来端详端详,三大航空公司高层调整 刘绍勇任东航集团总经理。
南方航空集团公司总经理、南方航空股份公司董事长刘绍勇乘坐南航CC3537航班,从广州飞往上海虹桥机场。他将重回曾两度工作过的地方――东航,接替李丰华的职务,挑起东方航空集团公司总经理、东航股份董事长的重担。
同时国航集团副总裁马须伦将接替曹建雄,担任东航集团党委副书记、东航股份公司总经理职务.
曹建雄则调至国航集团任副总裁。
这个逻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1、A经理管理A公司导致巨亏,于是把他调往B公司。
2、B经理管理B公司导致巨亏,于是把他调往A公司。
绕口令说完了。人才分配完了。A公司和B公司万事大吉了。
我始终有个信条,坚决不买航空公司的股票,现在看来,要加上一个期限了......
2008年12月12日星期五
Linksys、Chrome、Opera
1、无意中做了个测试,Linksys的WRT54G(V7) VS TP-LINK TD-W8900G
linksys的有两根天线,而tp link的只有一根。
居然,linksys的信号要弱于tp link。
超级郁闷。
2、用惯了firefox,不知不觉中居然以Google Chrome为主了。
如果Chrome插件跟上了,要考虑抛弃ff了。
3、试用了Opera 10 Beta,作为最新版的opera居然不支持yahoo首页。
难以理解,opera 9 倒是可以的。
没兴趣作其它尝试了。
2008年12月11日星期四
可怜的内幕交易
做股票太累,大家一起来幸灾乐祸一下――
深圳特发集团公司总经理办公室副主任瞿湘,借核对批复文件之机,知悉深圳特力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吉盟首饰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的内幕消息,并于消息公开前买入特力股票八万余股,尽管该交易最终亏损十万余元,但仍被认定为内幕交易,瞿湘被证监会处以三万元罚款。
――不得不承认,人的智商是有高低的。
别忽视“商业银行并购贷款”
本不想写这篇东西了,因为现在看来像个马后炮,但仔细想想,好歹也为这个重要事件留下个记号,而且从中、长期趋势而言,2天并算不上什么。
12月9日,颁布了《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
这是一个信号,打通了银行与证券资金通道。
同时,也可以看作银行"拓展业务范围"的一个强烈标志。
当一个行业的业务边际不断向外递延的话――
我直接下结论了,银行看涨。
2008年12月10日星期三
关于上交所Topview的补充
补充说一句――
记得当年上交所成交回报的详细内容都是免费公布的,证券公司专门有个屏幕用来显示发布的。
――这才叫透明!公开、公平、公正!
就像去超市买东西,难道都到一个小黑屋里去交钱拿货?
上交所的效率真高
12月9日,基金公司上书人大 状告上证所Topview违法。
12月10日,上证所明年停止Topview数据。
――
1、这玩意本来就是有违上交所"非盈利机构"的原则。
2、那个上书的基金公司6000点的时候咋没声音。现在好了,自己赢不了钱,测无测伐测怪马桶没吸力了。
3、那批营运商惨了,更惨的是购买几年Topview的冤大头。
――
1、做股票,要这玩意干嘛,叫我说,连k线都没啥用,只要一根价格趋势线就可以了。
2、不管如何,基金一吵吵,那边厢就有了动静――好事!
3、大盘继续向好。
2008年12月9日星期二
牛市的根基——从美国金融业、汽车业的紧急贷款说起
这个一揽子计划类似于今年初秋提供给金融行业的贷款项目。紧急贷款的期限为七年,前五年的利率为5%,之后为9%。
目前联邦基准利率仅为1%。
牛市的根基已定!
[广告] 2008年最受关注楼盘
2008年12月5日星期五
寄生虫谢文——一起网CEO谢文离职
1、把中国第一个财经网站和讯搞得半死不活。
2、2006年10月17日出任雅虎中国总经理,11月27日离职。
3、一起网CEO谢文离职。自己没能耐不说,居然怨资方承诺不兑现。
——还是马云识人啊!40天,走人!
互联网中类似谢文这样的寄生虫实在太多,信手拈几个来——myspace的前CEO罗川(曾任MSN中国CEO),报喜鸟的前CEO田健(曾任雅虎中国总裁),等等。
网易免费邮,全球最大的中文免费邮箱
2008年12月3日星期三
美国应该见底了——楼继伟:中投“已无勇气”投资外国金融机构
中国2,000亿美元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投公司)董事长楼继伟表示,公司董事目前不敢投资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因为"我们不清楚他们遭遇了什么问题"。
楼继伟表示,考虑到西方银行前途未卜,关乎他们命运的政府决策存在不确定性,目前不适合对他们进行投资。他周三在香港的克林顿全球倡议 (Clinton Global Initiative)会议上表示,我们不知道发达国家政府何时会对这些机构进行投资。我们必须等待,直到金融机构不会 再出现大规模崩溃的时候。
楼继伟是在一个小组讨论时发表上述言论的。此番言论最明白无误地表明了中投公司是如何看待西方金融业的险恶未知前景的。中投公司是中国最重要的国际市场投资者之一。
楼继伟表示,由于支持西方银行的相关政府政策缺乏连贯性,他已经失去了信心。他说,我们的投资实在没有保障。楼继伟表示,中投公司需要得到政府担保,才能克服这些顾虑。
——他都不敢了,美国应该回稳啦。

[广告] 重奖 悬赏kfc3v3 球衣
2008年12月2日星期二
当心玩过头——广州今罢驶行动爆发 万辆出租车集体罢运
随着类似事件的增多,估计政府的态度会强硬起来。
开差头的朋友,觉得待遇不行,可以换;不想换,可以玩,但千万别玩过头了。
[广告] 金秋最关注楼盘-房不胜房
2008年12月1日星期一
戏说熊市
| | 2000/02 | 2002/09 | 幅度 | 时间 | 假设A股等幅下跌 | 2007/10 | 反弹高度/下跌深度 | 假设A股等幅反弹 |
| Nasdaq | 4696 | 1172 | -75.04% | 19月 | 1528 | 2895 | 48.89% | 2247 |
| | 1997/07 | 1998/08 | | | | 2000/02 | | |
| 恒生 | 15196 | 7252 | -52.28% | 13月 | 2923 | 17169 | 124.84% | 3997 |
| | 1989/12 | 2003/04 | | | | 2007/06 | | |
| 日经 | 38916 | 7831 | -79.88% | 40月 | 1232 | 18138 | 33.16% | 1622 |
| | 2000/02 | 2001/10 | | | | 2002/04 | | |
| 台湾 | 10128 | 3585 | -64.60% | 20月 | 2168 | 6448 | 43.76% | 1731 |
[广告] 金秋最关注楼盘-房不胜房
强势美元
此次金融危机,美国7000亿救市,美股大跌,商品大跌,失业率上升,但美元强势!国债强势,收益率接近0!
与我平常思路完全背离,按说增加美元投放量,应该美元大跌才对。
一般经济学家是这样解释的,第一,大量资本回流美国,导致美元需求上升;第二,为补充流动性不足,大量金融机构从市场上购回美元。
但我细究,是否可以这样"硬找"个原因出来:
这次危机,源于美国,波及欧日,影响全球。于是各国救市,比如欧洲,从目前数据看,欧洲的救市资金从某种程度上说已超过美国。那也就是说,欧洲的货币发行量可能已大于美国。
那换言之,美元强势!
也就是说,如果这次危机没有影响全球的话,那美元一定还是弱势的。
[广告] 金秋最关注楼盘-房不胜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