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7日星期三

为何说马多夫丑闻是好事

 
今年我在股市中的流动投资净值亏损了三分之一,你或许会认为马多夫(Bernie Madoff)丑闻将进一步打击我对长线投资的信心。

不过你想错了。事实上,这一丑闻事件恰恰令我恢复了信心。我对华尔街行事方式一直抱有根深蒂固的怀疑,这件事不过证实了这一点罢了。而且它也证明给所有的人看,那些试图战胜市场的投资者本质上是多么愚蠢 。

我早在今年4月份《闲说华尔街》专栏的开篇之作中就写下了这样的话:你不可能战胜市场,没人能战胜市场。过去的一年里这一点得到了多次验证。

现在回头看来,一切都似乎那么显而易见。但是信任是一件很滑稽的事:它一旦建立,就颇具持久力。一个好的庞氏骗局(Ponzi Scheme)就是这么玩转的。而且看来马多夫设的这个局曾经是相当不错的一个。

你是不可能轻易骗倒像斯蒂芬•斯皮尔伯格(Stephen Spielberg)、富兰克•劳坦伯格(Frank Lautenberg)以及弗莱德•威尔彭(Fred Wilpon)这样的精英的。他们都是精明的生意人,生来就会对那些美好得不真实的东西抱不信任态度。

但是马多夫这位庞氏炼金师创造了很好的收益记录,他拿出手的成绩总是那么理想;然后贪婪和信任这两种人类本性就渐渐占据了上风。投资者都急急忙忙地把不信任感丢到一旁去了。

令人担心的是,很多合法、主流的华尔街机构也是这样进行投资的。

为什么百仕通集团(Blackstone Group)、Fortress Investment Group以及其他替代资产管理公司的首次公开募股(IPO)会吸引万千投资者蜂拥而至?

为什么当投资者在一个对冲基金经理手中赔了钱之后,待后者另起炉灶时这些投资者还愿意由这个人来掌管自己钱财?

为什么像美盛集团(Legg Mason Inc.)麾下的比尔•米勒(Bill Miller)、CGM的肯•希伯纳(Ken Heebner)这样的明星基金经理能吸引一干"粉丝",成天对他们顶礼膜拜?

那是因为,所有投资者都希望自己能够去相信些什么。就像我今年曾经写到的那样:相信人能够打败市场是华尔街运转的核心理念,它就像一壶心理润滑油,保证华尔街所有机器都轰隆隆转个不停。

就像这台烂机器一样,马多夫手中的机器据说也曾经运转过。2008年是华尔街的分水岭,这则丑闻为它提供了恰到好处的结尾。

在这个多灾多难、丑闻不断的熊市过去后,会有许多投资者离开股市,永不回头。然而,还有一些人会留下来,就像我。

可以说我在市场里已挨了无数胖揍,鼻青脸肿了。散财当然心痛,但我还是要留下来。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投资者的是一系列多元化、低成本的指数基金,而没有被马多夫或其他什么对冲基金经理提供的令人目眩神迷的"收益纪录"牵着鼻子走。

我唯一当真相信的纪录就是美国的纪录。诚然,美国和华尔街都经历过几番沉浮,有时令人们为此痛彻心扉。但是一次又一次地,这个国家总能度过难关。从过去一百多年来看,美国的股市是在往上攀爬的。这一点是我可以相信的。

你看,就像我说过的那样,所有投资者都希望自己能信些什么,我本人也不例外。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