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的正向套利是指买进某一股指现货,同时按照当前的价格卖出股指期货合约,待期货到期交割后,赚取无风险有时甚至是无需本金投入的利润的过程。正向套利成立的条件是期货价格向上偏离现货的价格,比如2007年10月16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在进行仿真交易的四个合约之一的IF0711合约,收盘价7,726点,远高于
指数现货5,877点,正向偏离达到1,849点。如果现在的仿真交易是现实中真实的行情,那么,投资者如何利用当前存在的套利机会呢?
一般来说,正向套利包括五个步骤:①以市场利率借入资金,期限与期货合约的到期期限相同;②按照当前价格和各成份股权重买入沪深300成份股,模拟沪深300指数现货;③按照当前期货价格,卖出等份但不等值期货合约;④按照套利结束或期货到期时的现货价格,卖出持有的沪深300成份股;⑤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如果期货价格高于其理论价格,那么执行上述五步骤则可以赚取无风险利润。这当然还要考虑套利成本和应对风险的对策。
以2007年10月16日收盘为例,沪深300指数现货当日收盘5,877点,IF0711收盘价7,726点,该合约于2007年11月16日到期。假设沪深300指数年平均红利率为2%,计划做套利交易1亿元,那么,可以通过下面的过程进行套利。
第一步:以银行3个月贷款利率4.77%借入资金1亿元(为了简化分析,此处忽略期货保证金的定量分析,后面给出期货保证金的定性分析),贷款期限为31天,由此可以算出这一步发生的利息成本为40.5万元(1亿元×4.77%×31 天/365天)。随着时间的推移,指数可能会继续上涨,从而使套利组合中的期货空头仓位发生亏损,这会导致期货保证金的需求增加。另外,交易所调整保证金比例也会导致增加期货保证金,比如,近期中金所把远期合约的保证金比例由10%提高到了12%。虽然指数的上涨理论上是没有上限的,它意味着保证金的追加在理论上也是没有上限的,但是通过统计分析还是可以合理估计出保证金潜在需求的上限。假设指数现货31天后上涨100%(这已是极为罕见的情况),此时相应要求追加的保证金在1亿元以上(以套利规模1亿元推算)。虽然这看上去比较恐怖,但是在期货指数翻倍的同时,套利组合中的现货多头仓位也必然上涨 100%以上。现在的问题是,虽然股指期货价格上涨造成的亏损会有现货的盈利进行对冲,但期货上的亏损所要求追加的保证金却不可以拿现货上的盈利来冲抵,因为股票交易和期货交易隶属于不同的交易所。因此,后续是否有足够的融资能力来确保保证金的追加是套利成功的关键。
第二步:以当前价格按照沪深300指数成份股的构成比重买入沪深300股指成份股现货1亿元,并转换为类似于期货合约手数的形式,即买入57手指数现货。目前印花税率是0.3%,过户费是0.1%,交易佣金上限为0.3%,我们按照该上限估算,现货总的交易成本为0.7%。由此可以算出这一步发生的交易成本为70万元(1亿元×0.7%)。
第三步:按照当前IF0711合约价格7,726点,卖出57手期货合约。按照6月27日中金所修订后的交易规则,交易所收取的手续费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0.5,假设期货公司再加收万分之1.5的手续费,股指期货总的交易成本为万分之二。由此可以算出这一步发生的手续费为2.6万元(期货交易手续费=57×7,726×300×万分之二=2.6万元)。
第四步:IF0711合约到期(2007年11月16日)下午,均匀卖出沪深 300股指现货。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结算细则》规定:股指期货交割结算价为最后交易日标的指数最后2小时的算术平均价。这一步发生的股票交易成本为70万元(1亿元×0.7%),期货交割手续费为2.6万元(57×7,726×300×万分之二=2.6万元),其他成本为8.5万元(1亿元×1%×31天/365天=8.5万元)。注:期货交割手续费与期货交易手续费相同,其他成本按照年均1%估算。
第五步:假设11月16日沪深300指数收于M点,具体的套利利润如下:现货头寸是M点×300元/点×57手,期货头寸是(7,726点×300元/点-M点×300元/点) ×57手,归还贷款1亿元,扣除总的套利成本194.2万元(第一步40.5万元+第二步70万元+第三步2.6万元+第四步81.1万元)后,套利利润为3017万元。
再说反向套利:
股指期货的反向套利是指当期货价格过低时,卖出股指现货,同时按照当前市场的价格买入股指期货合约,待期货到期交割后,赚取无风险有时甚至无需任何资本投入的利润的过程。反向套利成立的条件是期货价格向下偏离现货的价格。
反向套利是正向套利的逆操作,它和正向套利一样也包括五个步骤:①套利开始时,
在创新类券商处融券,具体为沪深300成份股,期限与期货合约的到期期限相同,融券的到期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②以当前价格,按照各自权重将融入的沪深300成份股卖出,所得收入可以投资国债等以获得利息收入。③按照当前期货价格,买入等份但不等值期货合约。④套利结束或期货到期时,收回国债等的投资,获得资金,按照当时价格,买入沪深300成份股。⑤ 偿还融入的沪深300成份股。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何判断是否存在套利机会。如果存在套利机会,反向套利的操作过程与上一讲的正向套利过程基本相同,不再赘述。
2007年10月22日,沪深300指数现货当日收盘5,472点。现假设 IF0711当日收盘价为4,888点,即期货价格向下偏离现货价格(亦即反向偏离)584点,该合约于2007年11月16日到期。假设目前的国债到期收益率为3.80%,沪深300指数年平均红利率为2%。判断有无套利机会。
第一步:计算IF0711合约的理论价值。10月22日至11月16日共25天,因此IF0711合约的期货理论价格为5,479点(期货理论价格计算公式略)。
第二步:计算股票交易成本,其中主要包括印花税、交易佣金和过户费。目前印花税率为0.3%,过户费是0.1%,交易佣金上限为0.3%,我们按照该上限估算,总的交易成本为0.7%,现货买卖交易共计2次,一次是套利开始时卖空,另一次是期货到期时再买回,故总的交易成本为1.4%。因此,股票交易成本为77点(5,472点×1.4%)。
第三步:计算其他成本,主要包括冲击成本、套利时间差异、指数样本调整和指数跟踪误差等导致的成本。如果按照年平均2%估计,那么其他成本为7点(5,472点×2%×25天÷365天)。
第四步:计算融券成本。由于2006年8月21日颁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实施细则》并没有对融券成本做出具体的计息规定,加之融资融券业务尚未正式开展,我们不妨参照三个月贷款利率4.77%来计算融券成本。由此得出融券成本为18点(5,472点×4.77%×25天÷365天)。
第五步:判断有无套利机会。总的套利成本为102点(77点+7点+18点)。从IF0711合约的期货理论价格为5,479点扣除成本102点后得5377点,从5377点大于4888点可以得出存在套利机会的结论。
套利(包括正向套利和反向套利)成功的关键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快速捕捉并锁定套利机会。目前,国外和国内均有此类软件开发商。
- 具备融券能力且所融证券到位快。普通投资者的融券问题可以以资金作抵押向创新类券商融入所需证券,而所融证券到位快是指从提出融券要求到所融证券到位的间隔越短越好,以免错失套利良机。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同时融入300只股票绝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可能需要融券时大家都在套利,从而导致无券可融或融不齐300只的情况发生,因此,反向套利的一个重要准备就是对沪深300成份股进行战略配置,一为反向套利做准备,二是将来可以将该证券融出赚取融券收入,这也许就是前期沪深300权重股大幅飙升的主要原因。
- 卖空现货和买入期货必须同时完成以尽可能降低套利误差。按照事先设定的购买计划同时买入或者卖出300只股票则需要配备程序化交易系统。
- 正确估计套利期间的平均红利率。根据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披露的沪深300指数编制方法四《指数修正》一章里面关于除息的规定:凡有样本股除息(分红派息),指数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这样会给先前交易的期货空头带来收益,也就是说,分红有利于做空头寸,所以正确估计套利期间的平均红利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 正确估计指数样本调整的影响。指数样本的调整会使套利组合中的现货头寸不再完全模拟现货指数,因此跟踪指数样本的调整是完全必要的。沪深300指数在每年1月和7月定期调整样本,发生分拆、合并和新股上市时不定期调整样本。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