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CCTV2的经济半小时采访巴菲特,30分钟节目看下来,估计10分钟广告,5分钟主持人串场词,5分钟背景资料,5分钟采访记者用小学语速提问,老巴发言最多发言5分钟。以下转入正题。
看到他的私人飞机在大连机场降落,我就很激动,那应该是我向往已久的“湾流”喷射机,我也曾有这样一架,是模型~~
巴菲特走下舷梯,大约1.75的样子,在和大家合影的时候,他还有点拘谨,不像是名闻遐迩的股神,甚至有些不知所措,如果我是他,我一定会赶走众人,自己摆足了各种pose,让记者拍照,一定还要有闪光灯~~可惜我不是巴菲特,我只有看的份~~
巴菲特远远不象是一个77岁的老人,身材也并不臃肿,脸色看上去很健康,不过,据我和美国人打交道的经验看,巴菲特的确是那种“很土气的”中西部商人,那条红底白色斑点的领带和那种扎法,既不像是一个游艇上的富豪,也不像是一个俱乐部的大亨,远逊于汤姆汉科斯的那身西装也有点守旧,如果不是特别提醒的话,我还以为一个常春藤大学保守的教授来推销他的畅销书呢。
巴菲特的气色非常好,属于那种气定神闲的一类,远远不像是初登青云的小脚色那样总是能流露出轻狂,看得出他的身体非常好,不像我们的股民那样,耷拉个脑袋,满脸苍白,总是唉声叹气,不是椎间盘突出,就是颈椎出轨,看来价值投资给人自信和健康。
令我吃惊的是巴菲特的语速非常快,我如果不是开大声音,几乎就追不上完整的一句话,他的英语是那种浓厚的质朴的语调,没有我们常听到的在鼻腔里面的发音和傲慢的卷舌,他回答问题好像在销售可口可乐,连珠炮似的单句我估计对面的记者都没有听清楚,我紧张地听着股神口吐莲花,但并没有发现他此次说出了什么与以往不同的话,除了“你必须知道你买的是什么;股票价格越高,越要加倍小心”等等价值投资的宝典以外,我真的没有发现他说出了令我激动的新格言--看来,价值投资的确不需要大智慧,正象巴老在电视上说的那样“普通的智慧就行了”
巴菲特非常幽默,这一点还保持了美国人的传统,尤其是试话筒的时候,”one million,two million,three million" --让人大笑,并且他再次上演了一幕“说悄悄话”,神秘地向那位记者耳语,并推荐了一个股票,哈哈:) 和罗杰斯相比,我觉得巴菲特更质朴,实在,并不神秘~~
和巴菲特的老练自如相比,记者的问题实在太菜,而且怯生生地,语调缓慢,用词乏味,缺乏采访应该有的欢快,轻松和幽默。中央台对巴菲特的研究远远不如股票论坛的那些价值投资者,我们几乎把巴菲特研究透了,除了他的理论,投资实践,还有他的西装和领带,以及那幅深沉的眼镜 ~~j江湖中传说已久的股神,坐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美国佬。这样的人,在美国的各大城市,加油站,快餐店,超市或者网球场,都可以见到。
随着摄影机的转动,我们在一连串的片花中继续感悟巴老的中国行,短短的30分钟的节目就这样结束了。令人遗憾之余,我觉得巴菲特真地是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投资也真的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可我们却天天为此所困,所苦~~
对于中石油的售出,电视节目开始时候的导语令人生气,非要指明股神的失算。我觉得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表现,泱泱大国,很是小家子气。并且,还大言不惭地指出目前中国已经有了世界上最大银行,最大的通信公司,最大的。。。。大家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中国人不适合搞价值投资,中国的主流媒体文化对价值投资的理解不过是寻求藏宝图和对一夜暴富的向往。
巴菲特和我们生活在一个太阳下,呼吸同样的空气,喝同样的可口可乐,连吃的汉堡,几乎都是同样的配方,然而在股市中的表现却大相径庭,我不知道大家看了这个采访会有什么体会或者在今后的投资中出现重大转折,我想我是不会的,因为我做不到,我渴望财富,我就象我噢的股票涨停,我就像能铲倒底,我。。。
唉 ,算了,潦潦草草写这儿些,实在是有愧于炒股这个伟大的职业。
最后,向巴菲特和他的私人飞机再投去羡慕的一瞥~~
祝愿巴老身体健康~~
巴菲特走下舷梯,大约1.75的样子,在和大家合影的时候,他还有点拘谨,不像是名闻遐迩的股神,甚至有些不知所措,如果我是他,我一定会赶走众人,自己摆足了各种pose,让记者拍照,一定还要有闪光灯~~可惜我不是巴菲特,我只有看的份~~
巴菲特远远不象是一个77岁的老人,身材也并不臃肿,脸色看上去很健康,不过,据我和美国人打交道的经验看,巴菲特的确是那种“很土气的”中西部商人,那条红底白色斑点的领带和那种扎法,既不像是一个游艇上的富豪,也不像是一个俱乐部的大亨,远逊于汤姆汉科斯的那身西装也有点守旧,如果不是特别提醒的话,我还以为一个常春藤大学保守的教授来推销他的畅销书呢。
巴菲特的气色非常好,属于那种气定神闲的一类,远远不像是初登青云的小脚色那样总是能流露出轻狂,看得出他的身体非常好,不像我们的股民那样,耷拉个脑袋,满脸苍白,总是唉声叹气,不是椎间盘突出,就是颈椎出轨,看来价值投资给人自信和健康。
令我吃惊的是巴菲特的语速非常快,我如果不是开大声音,几乎就追不上完整的一句话,他的英语是那种浓厚的质朴的语调,没有我们常听到的在鼻腔里面的发音和傲慢的卷舌,他回答问题好像在销售可口可乐,连珠炮似的单句我估计对面的记者都没有听清楚,我紧张地听着股神口吐莲花,但并没有发现他此次说出了什么与以往不同的话,除了“你必须知道你买的是什么;股票价格越高,越要加倍小心”等等价值投资的宝典以外,我真的没有发现他说出了令我激动的新格言--看来,价值投资的确不需要大智慧,正象巴老在电视上说的那样“普通的智慧就行了”
巴菲特非常幽默,这一点还保持了美国人的传统,尤其是试话筒的时候,”one million,two million,three million" --让人大笑,并且他再次上演了一幕“说悄悄话”,神秘地向那位记者耳语,并推荐了一个股票,哈哈:) 和罗杰斯相比,我觉得巴菲特更质朴,实在,并不神秘~~
和巴菲特的老练自如相比,记者的问题实在太菜,而且怯生生地,语调缓慢,用词乏味,缺乏采访应该有的欢快,轻松和幽默。中央台对巴菲特的研究远远不如股票论坛的那些价值投资者,我们几乎把巴菲特研究透了,除了他的理论,投资实践,还有他的西装和领带,以及那幅深沉的眼镜 ~~j江湖中传说已久的股神,坐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美国佬。这样的人,在美国的各大城市,加油站,快餐店,超市或者网球场,都可以见到。
随着摄影机的转动,我们在一连串的片花中继续感悟巴老的中国行,短短的30分钟的节目就这样结束了。令人遗憾之余,我觉得巴菲特真地是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投资也真的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可我们却天天为此所困,所苦~~
对于中石油的售出,电视节目开始时候的导语令人生气,非要指明股神的失算。我觉得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表现,泱泱大国,很是小家子气。并且,还大言不惭地指出目前中国已经有了世界上最大银行,最大的通信公司,最大的。。。。大家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中国人不适合搞价值投资,中国的主流媒体文化对价值投资的理解不过是寻求藏宝图和对一夜暴富的向往。
巴菲特和我们生活在一个太阳下,呼吸同样的空气,喝同样的可口可乐,连吃的汉堡,几乎都是同样的配方,然而在股市中的表现却大相径庭,我不知道大家看了这个采访会有什么体会或者在今后的投资中出现重大转折,我想我是不会的,因为我做不到,我渴望财富,我就象我噢的股票涨停,我就像能铲倒底,我。。。
唉 ,算了,潦潦草草写这儿些,实在是有愧于炒股这个伟大的职业。
最后,向巴菲特和他的私人飞机再投去羡慕的一瞥~~
祝愿巴老身体健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