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6日星期一

Long Tail

随着《长尾理论》的中译本上架,让我们比较细致地了解了这个诞生于N年前的理论。
最近老想着弄些书看看,顺带着想到一些问题,比如:有时我们没有必要认真地读完整本书,而只需挑一些精华就够了。就好比,学校里学数学,大多数时候,我们只要知道定义/定理什么的就够了,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去掌握证明或推论过程。
《长尾理论》就属于此类只需要知道结论即可的书本,如果你还没看过这本书,那就看看我下面的读书笔记吧。剩下的时间可以用来赚钱或思考,毕竟沪深两市近2000个交易品种即使只走马观花地翻一翻,都是累人的。

  1. 《注意力经济》是互联网新经济第一个基础理论。它假设,这个世界物质并不稀缺,所以,不费劲再钻在传统的经济学的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里面,它假设,注意力稀缺。是什么带来了注意力稀缺,是互联网导致的信息过载。
  2. 互联网时代,信息过载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所以,在互联网时代,拥有新闻的版权,并不重要,拥有读者的眼球,比拥有新闻版权更重要,所以,新浪比新华网有价值。在互联网时代,新华网所拥有的新闻版权并不稀缺,各报社设置个人Blog都可以提供替代品。
  3.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人们更多地愿意相信,互联网只是工具,像电话一样,并没有什么神奇。
  4. 长尾理论证明互联网不仅仅是工具,它本身就能创造价值,它创造出了长尾的价值。在有互联网之前,世界上再大的书店也没办法,卖亚马逊那么多种图书;在互联网出现之前,apple不可能卖那么多种音乐。后面的长尾的商业价值是互联网创造的。用别的方式,即便书店将店面扩大十倍,读者也无法使用传统的办法,找到他想看的书。
  5. 二八理论是否过时?我们是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前面的20%上,还是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后面的80%上。这是一个问题?放在哪里?才会事半功倍?
  6. 过滤器。百度是过滤器。用户通过百度这个过滤器,过滤掉他不想要的,迅速找到他想读的内容。所以,没有百度这个过滤器,互联网上即便有无穷多的信息,而读者无法阅读到他想阅读的内容。但百度作弊怎么办?我的理解是百度即便作弊,也不会太过分,因为有Google竞争,Google也不可能独霸过滤器,RSS、Dig、网摘、新浪电子报、Shi Jing的博客,也都是过滤器。过滤器无处不在,过滤器本身也是长尾。

没有评论: